雙鐵API資料使用注意事項

靜態資料

  1. 雙鐵臨時加班資訊:

    雙鐵僅提供前一天異動資訊,目前尚無法提供當日臨時加班資訊

  2. 定期時刻表與每日時刻表之差異:

    為確保時刻表的正確性及即時性,臺鐵提供近60天每日時刻表、高鐵提供近45天每日時刻表,然而考量國內外旅客對於在臺旅行常需在數個月前規劃行程,故,若需超過此段期間之時刻表資料則可參考定期時刻表,其有助於未來數個月後之旅運規劃服務(通常國外旅客來臺觀光較需要使用定期時刻表資料)。

  3. 車站代碼(StationID)與車站簡碼(StationCode)之差異:

    • StationID通常為列車排點系統的車站代碼系統,時刻表資料中即以此代碼為主。

    • StationCode主要是票務系統如訂票系統用的車站簡碼,加值業者使用時必須先了解其差異與使用時機。

  4. UpdateTime 與 UpdateInterval 欄位說明

    UpdateInterval為平臺向來源資料抓取的頻率,靜態資料每4小時(14,400秒)與來源抓取一次,若來源資料無異動,則不進版更新(UpdateTime停留在上次進版時間);若來源資料有異動,則UpdateTime更新為本次進版時間。

動態資料

  1. 台鐵列車到離站動態即時電子看板資料(Liveboard),目前延遲時間為2分鐘,該資料與臺鐵官網的列車動態資料來源一致,但與車站或月台上即時顯示的TIDS看板並非一致,會有時間上的延遲,故加值業者在該項資料使用上,請注意並請勿直接與車站或月台上的TIDS看板進行比對,並提醒民眾進入車站主體後,即請以車站內部系統顯示的動態資訊為主。

  2. 「列車即時準點/誤點資料」與「車站別列車即時到離站電子看板資料」之差異:

    「列車即時準點/誤點資料」為臺鐵提供的原始資料,由於該項資料當初僅提供車次代碼誤點時間兩個欄位,本平臺為利各加值單位應用,透過臺鐵提供的每日列車時刻表,轉換成每日站別時刻表,並將其與「列車即時準點/誤點資料」進行關聯,產製全臺各車站之前後30分鐘「車站別列車即時到離站電子看板資料」,由於本項資料為加值轉換所得,非由臺鐵各車站直接介接取得,故請加值業者審慎使用,或自行設計演算邏輯轉換處理。

  3. 高鐵對號座即時剩餘位({原始}列車區段Leg角度)資料使用注意事項: 本API以天為單位,取得指定日期各車次可上車之站點座位剩餘情況,當日(D)之更新頻率為每10分鐘,當日後27日(D+1~D+27)之更新頻率為每日的10、16、22時。以下資料為例:

{
      "TrainNo":"0117",
      "Direction":0,
      "StartingStationID":"0990",
      "StartingStationCode":"NAK",
      "Starting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"Zh_tw":"南港",
         "En":"Nangang"
         },
      "EndingStationID":"1070",
      "EndingStationCode":"ZUY",
      "Ending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"Zh_tw":"左營",
         "En":"Zuoying"
         },
      "StopStations": 
      [
         {
         "StopSequence":"1",
         "StationID":"0990",
         "StationCode":"NAK",
         "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南港",
            "En":"Nangang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NextStationID":"1000",
         "NextStationCode":"TPE",
         "Next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台北",
            "En":"Taipei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StandardSeatStatus":"O",
         "BusinessSeatStatus":"O"
         },
         {
         "StopSequence":"2",
         "StationID":"1000",
         "StationCode":"TPE",
         "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台北",
            "En":"Taipei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NextStationID":"1010",
         "NextStationCode":"BAC",
         "Next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板橋",
            "En":"Banciao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StandardSeatStatus":"X",
         "BusinessSeatStatus":"L"
         },
         {
         "StopSequence":"3",
         "StationID":"1010",
         "StationCode":"BAC",
         "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板橋",
            "En":"Banciao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NextStationID":"1040",
         "NextStationCode":"TAC",
         "Next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   "Zh_tw":"台中",
            "En":"Taichung"
             },
         "StandardSeatStatus":"O",
         "BusinessSeatStatus":"O"
         },
       {
      "StopSequence":"4",
      "StationID":"1040",
      "StationCode":"TAC",
      "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"Zh_tw":"台中",
         "En":"Taichung"
          },
      "NextStationID":"1070",
      "NextStationCode":"ZUY",
      "NextStationName": {
         "Zh_tw":"左營",
         "En":"Zuoying"
          },
      "StandardSeatStatus":"O",
      "BusinessSeatStatus":"O"
      }
    ]
}

以文字的方式解讀為: 該指定日期有0117這個車次,該車次為南港發車開往左營的列車,從南港站發車後會在臺北、板橋、臺中停靠,目前除了臺北站標準車廂售完(X)、商務車廂即將售完(L)外,其它站點皆有充足剩餘座位(O)。 實際運用在旅程規劃時,需留意啟程車站及行經車站是否有座位已售完的狀況,因為資料中呈現的是該車次於該站點是否尚有座位,故規劃時需考量上車及行經車站中是否有售完之情況(下車車站不需考慮)。 接下來再以圖形化、實際旅程起迄解讀前述資料:

因為臺北站的標準車廂為售完(X)、商務車廂為即將售完(L),其它車站皆有充足座位(O),所以搭乘情境舉例如下:

  • 從南港搭乘至臺北站是標準、商務皆有充足的座位數,因為上車的車站南港目前標準、商務皆為充足(O),(下車車站不需考慮是否尚有座位)。 從南港搭乘至板橋,目前僅剩少量的商務車廂座位,雖然從南港上車時標準、商務皆為充足(O),但是標準車廂剩餘的座位已賣給臺北站上車的旅客,所以要從南港到達板橋的旅客可以選擇商務車廂或是將旅程分段(一段商務車廂一段標準車廂或其它運具)或選擇其它車次。

  • 從南港要搭至臺中也是一樣的情況,因為臺北站上車的旅客已將標準車廂座位買走,所以雖然南港站上車時看的到座位,但無法買到從南港坐到臺中的座位。(同前述案例可以選擇商務車廂/旅程分段/其它車次)

  • 從臺北搭乘至板橋,因為從臺北站搭車的旅客較多,其它旅客已將標準車廂座位買走,無法買到臺北至板橋的座位。(同前述案例可以選擇商務車廂/其它車次)

  • 其餘從板橋或臺中搭乘的起迄則因為避開座位已售完的臺北站,故標準、商務車廂座位皆充足可購買。

換句話說,解讀本API時,首先應確認是否有符合搭乘起迄的車次,並留意該車次的上車車站、行經車站是否尚有座位

Last updated